期刊搜索

当前目录

  • 中国海洋药物
  • 2024年 第43卷 第1期
  • 出刊日期:2024-02-28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中国海洋药物》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 本刊是国际上首个海洋药物专业的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办刊宗旨,致力于海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系统地报道有关海洋药物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最新动态,积极推动海洋药学事业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发展。
    研究报告
  • 1株老鼠簕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 RSF-1的次级代谢产物分离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李娇娇,郑瑶瑶,姚光山,王长云
    目的 对漳江口红树林植物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 RSF-1的次级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对菌株发酵液粗提物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核磁共振、质谱及旋光等)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 从Trichoderma sp. RSF-1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单体化合物:包括1个丁内酯化合物1,5个聚酮类化合物2~6,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7,2个二倍半萜类化合物8和9,3个甾体类化合物10~12及1个脂肪酸类化合物13:piterrione Ⅰ(1)、nafuredin(2)、penicilloxalone A(3)、5-hydroxy-3-hydroxymethyl-2-methyl-7-methoxychromone(4)、5-hydroxy-7-methoxy-2,3-dimethyl-4H-chromen-4-one(5)、fusarimone A(6)、(3R,6R)-4-methyl-6-(1-methylethyl)-3-phenylmethylperhydro-1,4-oxazine-2,5-dione(7)、fusaproliferin(8)、terpestacin(9)、麦角甾醇(10)、β-谷甾醇(11)、啤酒甾醇(12)及亚油酸(13)。结论 从漳江口红树林植物老鼠簕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 RSF-1中分离获得了化合物1~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7、8和9首次从该种属分离得到,化合物7对多种癌细胞系均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8对部分癌细胞具有中等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7和13对多种致病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杀鲑气单胞菌和鳗弧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6.25~50.00 μg/mL。
    2024  Vol.  43(1):    01-09    [摘要](513)    [PDF](1)
  • 雷斯青霉菌中的一个新萘醌类化合物
    荣先国,马丽英,刘为忠,刘德胜
    目的 基于OSMAC策略指导下研究雷斯青霉菌Penicillium raistrickii次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及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大米作为培养基,静置发酵获得粗提物。对粗提物采用硅胶柱层析、LH20凝胶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HPLC)和半制备薄层色谱法(PTLC)等方法,对总浸膏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包括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等技术结合文献报道数据,确定所得化合物结构;利用CCK8法评价所得化合物对HepG2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果 从雷斯青霉菌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包括2个萘醌类化合物(1~2),4个色原酮类化合物(3~6)和4个??酮类化合物(7~10),其结构分别鉴定为7-carbomethoxy-2,8-dimethoxy-5-hydroxy-l,4-naphthoquinone (1),2,7-dimethoxy-5-hydroxy-1,4-naphthoquinone (2),5-甲基-2-乙基-7-羟基色原酮 (3)、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4),2-甲基-5-羧甲基-7-羟基色原酮(5),lamellicolic anhydride (6),1,3,6-trihydroxy-8-methyl xanthone (7),1,6-dihydroxy-3-methoxy-8-methyl xanthone (8),1,5,6-trihydroxy-3-methoxy-8-methyl xanthone (9)和1,3,5,6-tetrhydroxy-8-methyl xanthone (10)。结论 从雷斯青霉菌大米静置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聚酮类化合物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萘醌衍生物,化合物3为新色原酮类天然产物。所得化合物对HepG2细胞无增殖抑制活性。
    2024  Vol.  43(1):    10-16    [摘要](343)    [PDF](1)
  • 海洋共生菌中脑苷脂对RAW264.7细胞的抗炎作用研究
    杨丙晔,易超,陈永轩
    海洋微生物因具有生长迅速、代谢可调控、菌种易选育、可持续利用等特点成为寻找药理活性物质的新源泉。使用从海洋共附生菌中提取的脑苷脂,采用CCK8法检测其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的毒性,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检测脑苷脂对炎症因子IL-6和IL-1β的含量变化,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L-6、IL-1β、TNF-α、MCP-1、MIP-2和INOS mRNA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炎症相关信号通路p-ERK1/2、MyD88、NF-κB、NLRP3、p62、p-IKB和p-JNK蛋白的表达量。研究结果显示,脑苷脂可以降低IL-6、IL-1β、TNF-α、MCP-1、MIP-2和INOS炎症因子的含量和mRNA表达量,抑制p-ERK1/2、MyD88、NF-κB、NLRP3、p-IKB和p-JNK蛋白的表达量。这些结果表明,脑苷脂可以通过抑制MyD88/NF-κB/MAPK/NLRP3信号通路实现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抗炎作用。这为脑苷脂类化合物用于治疗炎症相关疾病提供数据参考,为开发新型海洋药物奠定基础。
    2024  Vol.  43(1):    17-25    [摘要](389)    [PDF](1)
  • 北部湾珊瑚共附生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GXIMD 02507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林妙萍,张艳婷,唐振洲,卢护木,王佳熹,覃育宁,刘永宏,罗小卫
    目的 对来源于广西涠洲岛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共附生真菌Alternaria alternata GXIMD 02507进行物种鉴定及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方法 采用ITS序列分析鉴定菌种,利用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多种色谱学技术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NMR)和圆二色谱(CD)技术并对照文献数据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该菌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8个以交链孢烯类为主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交链孢烯(1)、4"-表交链孢烯(2)、二氢交链孢烯A(3)、格链孢酚(4)、saponaroxin A(5)、zinniol(6)、2-(4-羟苯基)乙酸乙酯(7)和光色素(8)。结论 从该菌中共分离4个交链孢烯类化合物,2个苯酚类衍生物,1个三环聚酮和1个光色素,研究发现物质的量浓度为20 μmol/L时,化合物1~7对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产生NF-κB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2024  Vol.  43(1):    26-32    [摘要](368)    [PDF](1)
  • 一株海绵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austroafricanus 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窦贝贝,靳双双,李平林
    研究1株中国西沙群岛Plakortis galapagenis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austroafricanus (18XS04ZP-2)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法(TLC)、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法(MP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对菌株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 NMR、13C NMR及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结合相关文献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真菌Aspergillus austroafricanus (18XS04ZP-2)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4-hydroxy-17R-meth-ylinciste4rol(1),chaxinesB(2),volemolide (3),(22E,24R)-24-methylcholesta-7,22-dien-3β,5α,6β-triol(4), (22E,24R)-6β-methoxyergosta-5,22-diene-3β,5α-diol (5), (22E,24R)-3β,5α,9α-trihydroxy-ergosta-7,22-dien-6-one (6) , 6-dehydrocerevisterol (7),averufanin (8),versicolorin A (9),nidurufin (10)。活性测试结果,化合物2对K562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为8.68μmol/L。
    2024  Vol.  43(1):    33-38    [摘要](335)    [PDF](1)
  • 中国南海鳞指形软珊瑚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卜庆,杨敏,张玲,严献云,葛增跃,姚励功,梁林富,郭跃伟
    目的 对采自中国南海的鳞指形软珊瑚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进行纯化,结合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等波谱数据分析及比对文献数据,开展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从鳞指形软珊瑚中共分离鉴定了18个化合物,包括2个倍半萜:(E)-β-金合欢烯(1)和β-榄香烯(2);6个二萜:xiguscabrate A(3)、19-hydroxylcembrene-C(4)、xiguscabrate B(5)、(11S,12S)-11,12-epoxycembrene-C(6)、sinulariol C(7)和isosarcophytoxide(8);9个降二萜:10-epi-gyrosanolide E(9)、scabrolide D(10)、scabrolide G(11)、5-epi-sinuleptolide(12)、sinuleptolide(13)、gyrosanolide F(14)、ineleganolide(15)、scabrolide A(16)和scabrolide B(17);1个甾醇:crassarosterol A(18)。结论 化合物1为首次从软珊瑚科软珊瑚中分离得到,2、9、12、13、15和18为首次从该种软珊瑚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测试时,化合物8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 = 4.4 μmol/L)。
    2024  Vol.  43(1):    39-46    [摘要](359)    [PDF](2)
  • 帕利哌酮缓释片的制备
    张美玲,朱佳滨,王路,苑州凯,贺敦伟
    目的 制备骨架膜控型帕利哌酮缓释片,针对制剂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筛选,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通过检索原研制剂处方和其他仿制药等相关信息,选择以海藻酸钠(SA)、羟丙甲纤维素(HPMC)和聚氧乙烯(PEO)等缓释材料作为凝胶骨架片芯进行研究,筛选不同种类缓释材料及不同比例用量,以确定片芯处方;然后,筛选包衣材料和用量以确定包衣处方;同时,通过考察包衣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等,确定缓释片的制备工艺。结果 经过优化,确定片芯以SA和HPMC K100LV CR质量比为1:1作为亲水凝胶骨架,以无水乳糖作为填充剂,硬脂酸镁作为润滑剂;缓释衣膜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HPMC SH-E3和枸橼酸三乙酯(TEC)作为包衣材料,包衣体系为乙基纤维素(EC):HPMC:TEC=80:20:15,同时确定老化工艺为:采用包衣锅设备,于55-60 ℃条件下老化3 h。结论 成功制备骨架膜控型帕利哌酮缓释片,制剂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且体外溶出曲线介于参比制剂(RLD)和对照制剂溶出曲线之间,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可能性更高。
    2024  Vol.  43(1):    47-53    [摘要](394)    [PDF](1)
  • 研究简报
  • 西沙软珊瑚Lemnalia sp.倍半萜类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符安冉,肖丽,唐旭利,李国强
    目的 对采自西沙群岛的软珊瑚样品Lemnalia sp.进行倍半萜类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层析、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手段对软珊瑚浸膏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个化合物;综合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通过与文献报道的数据进行对比,对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西沙软珊瑚Lemnalia sp.中分离鉴定得到10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Lemnardosinanes D (1)、flavalin E (2)、paralemnolin R (3)、Pathylactone A (4)、(+)-13-hydroxy-aristlone (5)、Laevinone A (6)、(+)-curcudiol (7)、oplodiol (8)、6-Eudesmene-1β, 4β-diol (9)、Paralemnolide A (10)。结论 从软珊瑚Lemnalia sp.中分离得到10个已知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类型分别属于nardosinane型、nornardosinane型、aristolane型、neolemnane型、bisabolane型、eudesmane型和bisnorsesquiterpene型,其中化合物4、5、7~10是首次在该属软珊瑚中发现的倍半萜。
    2024  Vol.  43(1):    54-59    [摘要](321)    [PDF](2)
  • 综述
  • 海洋中药海螵蛸的古今应用研究
    翟润翔,宋鹏,任夏,付先军
    目的 挖掘含海螵蛸方剂中蕴含的历代临床医家用药经验和用药信息,分析海螵蛸的古今应用情况,为海螵蛸临床合理应用及相关产品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中华海洋本草》、《海洋中药方剂大辞典》等多部本草著作和方书,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含海螵蛸方剂及临床研究相关信息,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挖掘、文献计量学分析及可视化处理。结果 共筛选出历代含海螵蛸的方剂595首,现代含海螵蛸临床专利方剂数据364条。分析发现,历代方剂中与海螵蛸配伍频率由高至低依次是当归、龙骨、麝香、乳香、黄连等;现代方剂与海螵蛸配伍频率由高至低依次是白芍、黄芪、白术等;在主治上,古代方剂中常配伍温里药干姜和附子治疗疮疡;配伍清热解毒药木鳖子治疗崩漏;配伍安神药、清热解毒药中的贝齿、密陀僧等治疗目翳、眼疾。在现代方剂中常配伍白芍、木香、砂仁等治疗慢性胃炎;配伍白芍、茯苓、蒲公英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配伍当归,苍术,黄连治疗胃溃疡。现代海螵蛸临床文献计量学分析筛选得到含海螵蛸相关临床文献703篇,在2016年达到发文量高峰并且2000年后海螵蛸治疗胃脘痛成为研究重点。结论 古今不同年代海螵蛸的配伍和主治病症有所不同,在古代海螵蛸多配伍活血类药物,常用散剂用于治疗崩漏、目翳、疮疡、眼疾等疾病;而现代多用于治疗胃肠溃疡,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因此,海螵蛸的临床应用和产品研发,不但要传承古代医家经验,也应该结合现代疾病谱系改变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深度开发和应用。
    2024  Vol.  43(1):    60-73    [摘要](322)    [PDF](1)
  • 青霉属真菌次级代谢基因挖掘的研究进展
    孙园园,于豪冰,翟祥宁,宁哲,何颖,胡波,刘小宇
    青霉属真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真菌,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是最重要的药源真菌,从青霉属真菌中报道了许多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极端环境来源的青霉属真菌资源的不断挖掘,应用基因挖掘手段探索青霉属来源新型次级代谢产物成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青霉属真菌中通过基因挖掘策略获得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及其代谢产物,希望可以对探索青霉属及其它真菌的次级代谢基因簇、推断基因功能、推导新的合成代谢途径及获得新的代谢产物有所帮助。
    2024  Vol.  43(1):    74-85    [摘要](317)    [PDF](1)

信息公告

更多>>

在线期刊

排行榜top20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